美打關稅戰損人不利己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十日宣佈,對所有進口鋼鋁產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這是他對美國貿易政策調整的“又一次重大升級”。
在特朗普宣誓就職開啟第二任期之際,白宮發佈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總統備忘錄,特朗普表示:“我制訂了強勁且有力的貿易政策,將促進投資,提高生產效率,加強我國工業和技術優勢,捍衛我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將讓美國工人、製造商、農民、農場主、企業家和企業受益。”在經濟憂慮、政治策略和意識形態的共同驅動下,特朗普再次將關稅作為手段,意在解決貿易不平衡,保護美工業,迫使貿易夥伴讓步。
繼美東時間二月一日,美國白宮發佈事實清單,宣稱非法移民和毒品(特別是芬太尼)對美國造成了“非同尋常的威脅”,構成了《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下的國家緊急狀態,宣佈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品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加徵百分之十關稅,中國已於十日作出反制。當地時間十日,又宣佈對所有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兩成半關稅。
這一輪關稅行動被認為將影響美國的一些最大貿易夥伴與盟友:美國最大的鋼鐵進口國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原鋁供應國;另外,美國也是韓國、歐盟鋼鐵出口的最主要市場之一。美國盟友紛紛緊急作出反應,強調本國出口的產品對於美“關鍵行業”或者在“創造就業”上的重要性。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日前表示,美國新政府的政策“顯然造成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關稅的實施將引發“供給衝擊”,並“從根本上”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特朗普所以採取行政令形式向各國加徵關稅,是為了繞過美國會直接採取單邊保護主義措施,以實現其政治做秀目的。目前,已有國會議員明確反對,並發表聲明指責特朗普政府濫用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繞過國會的行為。特朗普的徵稅措施,將以美消費者面對更高昂的產品價格為代價。高關稅帶來高成本和高價格,美國內的製造業、農業等多個行業都依賴自加拿大、巴西,乃至中國等貿易夥伴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徵關稅將使這些行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最終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也是勞動者,美國的普通消費者和勞動者必將面對更加高昂的生活成本、更少的產品選擇、更有限的國際市場、更稀缺的就業機會。美加徵關稅等保護主義措施只會推高國內物價、限制消費者選擇,危及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
美國關稅大錘大概會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美長期的貿易逆差並非一兩年內就能解決,貿易不平衡等問題主要受更廣泛的經濟因素影響,如國民儲蓄率、政府支出和消費模式,而不是關稅對進口的直接影響。美方臆想用關稅這劑“靈丹妙藥”來治美國社會的病,終將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