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火花 當代與傳統共舞
上周澳門藝術節最驚喜的節目莫過於以當代風格演繹葡萄牙法多的《擊舞法多》,樂手和歌舞者技藝高超是意料中事,更精彩的是它在傳統和當代之間的挪用和跳躍,幽默地突破傳統框架,最後一場將土著儀式、宗教符徵、文化霸權通通來個翻天覆地,展現創作者的獨特視野。
本周澳門藝術節進入第四周,星期五及六晚上八時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的《德齡與慈禧》是華語劇壇傳奇之作,由何冀平編劇,以清末紫禁城為背景,講述留洋少女德齡入宮後,以真誠打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心牆,在文化碰撞中交織出悲喜交織的忘年情誼。作品自一九九八年在香港首演後長演不衰,本次由京港團隊聯手打造,江珊、郎玲、肖宇梁等實力派演員領銜,重現宮廷權謀與人性柔情。劇中慈禧不再僅是歷史符號,而是具備母性與孤獨的複雜女性。德齡的西方思想更為腐朽王朝帶來短暫曙光。何冀平透過女性視角,刻劃權力鬥爭下角色的掙扎,如光緒與隆裕皇后如困獸般的婚姻,亦揭露制度對人性的壓抑。二十七年來,該劇從小型劇場走向大舞台,改編版本不斷,但核心始終不變——以細膩對話與時代洪流中的微小情感,讓歷史人物躍然眼前,成為跨越時空的共鳴之作。
本星期五至日,澳門四維空間將於文化中心黑盒劇場演出四場《銳舞 · 搖擺的世代》。演出將劇場變為舞池,結合電音與當代舞蹈,觀眾可隨節拍搖擺或靜觀演出。本地編舞家劉沛麟以浮誇風格呈現Z世代的孤獨與渴望,融合霹靂舞技巧與電子音樂,探索流行文化對身體語言的影響。
韓國踢高鼓樂團將於本周六、日在文化中心小劇院演出《鼓動薩滿》,以激昂鼓點融合傳統與現代美學。演出者技藝精湛,從巨鼓到手鼓展現豐富層次,結合動感肢體動作,重現古代祭祀氛圍。樂團由熱愛韓國傳統音樂的年輕藝術家組成,以精準節奏和感染力聞名,近年巡演歐、非、南美及大洋洲,廣受好評。演出將帶來震撼視聽體驗,讓觀眾熱血沸騰。
文:晴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