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神聖的時刻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24-12-13          流覽次數:230
分享到:

神聖的時刻

費拉拉


丹尼爾洛扎科維奇演奏《咏嘆調》

    神聖的時刻

    德國作曲家約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哈的作品,在為有着又一次生命的巴黎聖母院的音樂會裡得到另眼相看,法籍格魯吉亞裔女鋼琴家卡蒂雅 · 布尼亞季什維莉,演奏其《d小調協奏曲》第二樂章;出生於巴黎的美籍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演奏曲其《G大調前奏曲》;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二十三歲的小提琴家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則演奏其約作於一七二二年的《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BWV1068)第二首《咏嘆調》(Air)。

    從視頻觀之,端正英俊的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內心十分平和平靜,通過他的似乎不動聲色的力度掌控,和幅度不大的揉弦,就把《咏嘆調》安逸柔美的意境,在巴黎聖母院周圍彌漫。

    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曾經在法國凡爾賽宮大顯其不凡之身手,聽眾包括馬克龍總統及其夫人,英國國王查爾斯夫婦等。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把此稱之為音樂生涯中的“神聖的時刻”。其實,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為巴黎聖母院演奏,更為神聖的時刻,因為,其聽眾不僅僅只是皇室成員,而是豈止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

    有人說丹尼爾 · 洛扎科維奇,那天在巴黎聖母院演奏的是《G弦上的咏嘆調》,其實不然!所謂《G弦上的咏嘆調》,是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曾把巴哈的這首《咏嘆調》改編為在小提琴低音弦上演奏,因此才有另外稱謂。也許,被改編了的《G弦上的咏嘆調》,後來比原組曲中的《咏嘆調》更為流傳廣遠,因此才會引起一些人的混淆。

    由於巴哈《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咏嘆調》,早先就為弦樂器所寫。所以,我們在看到杜達梅爾在指揮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為丹尼爾 · 洛扎克維奇伴奏時,木管、銅管等一概休止。

    聽罢丹尼爾·洛扎科維奇演奏巴哈的《咏嘆調》,再聽聽威廉密據以改編的《G弦上的咏嘆調》,相信會有受益匪淺的積累。

    費拉拉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5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