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現最早絲製坐墊
【據新華社長沙十六日電】十六日從湖南博物院舉行的發佈會上獲悉,經過湖南博物院專家研究發現,此前一直被認為是“枕巾”的綺地“乘雲繡”實為“茵席”,也就是俗稱的坐墊,這也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絲製坐墊。
出土時被當枕巾
綺地“乘雲繡”坐墊長一百厘米、寬七十四厘米,出土於馬王堆一號墓,墓主是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妻辛追。和綺地“乘雲繡”坐墊一起出土、且形制相似的還有長八十七點五厘米、寬六十五厘米的絹地“乘雲繡”枕巾,此兩物均出土於辛追墓北邊廂。
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喻燕姣介紹,辛追墓中出土的隨葬品部分有遣冊或木牌登記名錄,絹地“乘雲繡”枕巾出土時覆蓋在藥枕上,為雙層的絹地“乘雲繡”面,周緣鑲以幾何紋絨圈錦和淡黃色絹,裡層為素絹。有遣冊記之為“乘雲繡枕巾”。而綺地“乘雲繡”被發現時壓在了一件夾袍的下方。
“‘綺’是指平紋地起斜紋花的提花織物,比錦更薄。當時,由於專家們一直沒有找到綺地‘乘雲繡’對應的遣冊,且兩物外觀和紋樣形似。所以儘管絹地‘乘雲繡’繡工精緻,而綺地‘乘雲繡’繡工較粗糙,兩者材質不同,大家也都認為綺地‘乘雲繡’應該同樣是枕巾。”喻燕姣說。
為何有兩件“枕巾”?這一疑問一直縈繞在喻燕姣心中,直到有一天,喻燕姣在翻看北邊廂出土陳設情形的老照片時突然“靈光一現”——一直被誤認為是“枕巾”的綺地“乘雲繡”會不會是“坐墊”?
喻燕姣趕緊翻閱遣冊,果然發現了一個此前沒有對應實物,名為“白綃乘雲繡郭中絪度一,赤掾”的遣冊。“茵即褥子,同‘絪’‘裀’,茵和褥是同意詞,因此並稱‘茵褥’,遣冊上記錄的白綃也能和綺地‘乘雲繡’的原外觀對應上。”喻燕姣說,事實上,專家在此前整理遣冊的過程中也發現過多處“錯別字”。“所以我們認為,這一遣冊記錄的‘茵度’很可能是筆誤將‘席’寫成了‘度’。”
這一發現也糾正了最早專家們的發掘報告。喻燕姣說,當時的發掘報告編號將覆蓋漆几的“几巾”和夾袍下的“枕巾”編反了,此次發現綺地“乘雲繡”實為“茵席”,又進一步完善了發掘報告。
辛追墓北邊廂陳設了各類家具、梳妝用具、飲食器、歌舞奏樂女侍俑等,展示的是辛追夫人生前席地而坐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歌舞表演的場景。喻燕姣說,先秦至漢代,席地起居形成的禮俗觀念仍被沿襲,低矮家具依禮而置,坐具、臥席、帷帳、屏風、案几為常見組合。“此處出土場景生動再現了漢代室內陳設格局。”喻燕姣說。
新發現刺繡紋樣
發佈會上,專家還公佈了又一新發現的刺繡紋樣——雙鳳“乘雲繡”,填補了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據專家介紹,該紋樣是在出土於馬王堆三號墓的乘雲繡絲綿袍上發現的,其墓主人是“辛追夫人”兒子利豨。
據悉,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發掘的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以及織精繡美的絲織衣物等珍貴文物數以萬計,是二十世紀世界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其中,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濕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