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培訓逾八百基層醫療人員
家庭醫學培訓基地昨揭幕
【本報消息】為落實“健康澳門藍圖”訂定的總體目標和指標,積極推動“健康社區”計劃,貫徹資源下沉至社區,提升本澳醫療人員專業素養及臨床實踐技能,衛生局設立“家庭醫學培訓基地”為本澳公私營醫療人員提供系統性家庭醫學培訓。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致辭表示,基地的設立是特區政府完善醫療衛生體系一項重要部署,亦標誌着澳門醫療衛生事業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
澳門醫學論壇暨基地開幕儀式昨日早上十時於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舉行,近一千醫療業界人士參與。柯嵐、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賽亞·皮烏卡拉(Dr Saia Ma'u Piukala)、中聯辦宣文部部長萬速成、衛生局長羅奕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司副司長黃磊等出席,並主持揭幕儀式。
建高水準培養平台
柯嵐表示,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是構建高效、可持續醫療體系的關鍵力量,直接關係全民健康目標的實現,基地的設立是特區政府完善醫療衛生體系一項重要部署。充分體現政府在加強基層醫療建設、培養醫療人才、深化區域合作方面的堅定決心與有力擔當。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員,基地將充分發揮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整合大灣區優質資源,致力於打造一個面向未來、接軌國際的高水準醫療人才培養平台。
家門口享便捷服務
基地運作後將承載三大核心功能,當中包括打造人才培養高地、搭建區域合作橋樑及支撐“健康澳門”建設,打造人才方面,基地將推出系統化、標準化的培訓方案,重點提升基層醫療人員在常見病防治、健康管理和預防保健等方面的能力,為澳門基層醫療注入源源不斷的專業力量。在搭建區域合作橋樑層面,基地將積極邀請內地、香港及國際知名醫學專家來澳交流合作,促進先進醫療技術、臨床經驗和學術研究的融合互通,進一步提升澳門醫療服務的國際化水準。至於支撐“健康澳門”建設基地將強化以社區為重心的基層醫療網絡,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從而有效緩解專科醫療系統的壓力。
未來培訓擴至灣區
根據衛生局資料,基地首階段培訓對象主要為本澳約八百多名基層醫療從業人員,例如公營機構的普通科醫生、護士,以及私營機構的私人執業醫生、管理人員和非牟利醫療機構醫生,而中醫及護理等其他類別醫療人員亦將納入培訓範圍。
未來亦將為大灣區醫療機構的全科醫生提供家庭醫學培訓,提升內地基層醫療機構專業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