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懲結合遏止亂過馬路
本澳路窄車多,不時人車爭路。自本澳旅客回升後,交通問題亦隨之增加。據治安警數據,今年首四個月整體交通意外雖較去年同期略降百分之四點八六,但意外中涉及行人的宗數卻大幅飆升百分之三十一點八八。保安司司長上月列席立法會辯論今年施政方針時亦提到,疫後不少旅客來澳,亂過馬路者七成是非本地居民,警方會加強檢控。
正當政府有意在新馬路部分違規過路的交通黑點加高行人道護欄,引發討論之際,昨日再有旅客疑在新馬路違規橫過馬路,被收掣不及的巴士撞倒。近期不少旅客因不熟悉本澳道路情況,橫過馬路出現意外,屢見不鮮。現時行人橫過馬路、衝紅燈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更層出不窮,甚至“鬼探頭”,讓車主防不勝防,開車上路提心吊膽。這些亂過馬路的途人被網民戲稱為“行走的廿二萬”。另一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行人違法過馬路宗數七千四百六十宗,但今年首四個月已錄得三千二百五十二宗。
儘管政府近年來在改善交通安全狀況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持續優化斑馬線設置、增設斜行式過路設施、改善交通黑點、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等。新馬路等黑點,也展示勿亂過馬路的警告標語,但隨著來澳人數增加,不少旅遊點和網紅打卡點要佔用和使用道路,加上旅客對本澳道路規則及路況不熟悉,安全意識不足,往往容易引發意外,更導致道路使用情況更加複雜,徒增交通壓力。
現時本澳違法過馬路的行政處罰為三百元,相較香港同類罰款二千港元,阻嚇力不足。坊間有建議提升罰款,又或增加累犯加重情節。政府去年向立法會提交的“道路交通法”修訂案,並未提升行人亂過馬路的罰則。近日向立法會提交法案的最新工作文本,將駕駛“扣分制”改為“記分制”,但未知對行人亂過馬路是否同樣有改動。姑勿論罰則調整與否,提升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尤其有針對性向不了解本澳道路規則、對路況及車況不夠熟悉的旅客宣教,更為重要。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