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社區活動促消費
委員促再推消費獎賞計劃
【本報消息】行政長官早前到舊區多處視察,並提出舊區活化以提升地區吸引力。有中區社諮委建議將娛樂節慶活動更分散地在景點鄰近街區舉辦,並探討為中小微企品牌升級。另有委員建議再次推出消費獎賞計劃,並將之與社區活動結合,既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又促進本地消費。
中小微企品牌升級
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裴承賢說,近年福隆新街的各項優化工作取得成效,為進一步提升片區吸引力及經濟發展,建議研究善用圍里特色建築及文化底蘊,在盡量少影響居民生活並適用文化遺產保護法或相關法規許可的前提下,為社區帶來新面貌,增加新元素以助力社區經濟的升級轉型。
委員黎俊滔建議將娛樂節慶活動更分散地在景點鄰近街區舉辦,並對青創、文創政策作多點支援,探討為中小微企品牌升級、數字化轉營設立專項基金的可行性。建議旅遊發展中長期策略上,加強深挖掘歷史城區文化內涵,為旅客設計不同特色旅遊路線和產品。
委員陳銘祺指出,花王堂街一帶缺乏完善公共交通指示牌,並建議在適當街道當眼處增設清晰的乘車指示和景點路線指引,同時將大三巴旅客引至永福圍一帶,帶動周邊區域人流。
打造節日打卡文化
委員陳曉婷表示,旅客分佈不均,新橋區、下環區難以受惠到旅遊經濟成果。建議深挖新橋區文化底蘊,弘揚廟宇文化及非遺“石敢當誕”傳統。打造節日打卡文化,設置特色裝置藝術。實施街區美化計劃,營造節日氣氛。
副召集人曾家樺建議當局考慮再次推出類似消費獎賞計劃,同時將之與社區活動結合,如節日市集、夜市等,既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又促進本地消費,形成“買本地、幫鄰里”良好氛圍。
委員林焯佳稱,目前遊客消費主要集中在餐飲業,其他行業受益相對有限。建議當局制訂統一的地區性活化活動佈局或活動指南,提升旅遊體驗,並加強各活動間聯動效應,進一步推動社區經濟發展。
委員劉兆爵建議在澳門與內地消費者保護機構之間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聯合工作小組,明確跨境消費爭議調處中操作流程、責任分工與應急預案。探索制訂跨境協作協議,確定法律管轄與適用條款;設立專門協調辦公室,促進訊息及資源互通共享,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