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發牌流程促民生經濟
目前,澳門的發牌制度面臨着多方面的挑戰和困難,影響了業界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為改善情況,特區政府成立了跨部門“檢討營商法規工作小組”,旨在收集各類行業在獲取准照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探討簡化審批流程的可行性。
過去,商界多次反映,當局在發牌前期程序多、嚴格,發牌程序繁瑣冗長。例如一些餐飲開業前後由裝修、出牌、招聘、到人員到位、全面營運,數月至半年基本少不了,導致中小企白交租,資金流轉壓力沉重,部分等不到發牌,未開業便結業。
政府自去年起“商社通”推出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網上申請服務,由遞交申請至獲得營業牌照,平均需時七十七個工作日,對比舊制度平均需時約一百七十個工作日,的確節省了大量時間,證明電子政務取得成效。然而,有些發牌問題不只是行政效率,也涉及法制是否過分管束。當局宜考慮與時俱進適度放寬,優化發牌流程,以減輕企業營運壓力,使商業運作更高效,減少企業空租期的損失。對於場所設施和設備的要求,經常不符合實際經營需要,不僅拖延了營業時間,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例如,餐廳的隔油井是否一定放地底,增加電力的程序可否減省,有些舊區的店舖面積細,是否一定要求兩個廁所等。可考慮適當鬆綁,以促進靈活創新的經營模式。
檢討各類經濟活動准照制度的工作需要創新思維,以便利營商為導向,優化法律法規。藉由收集業界的意見,不斷分析及梳理,完善審批程序。同時,加強跨部門協作效率,當涉及多個部門的批准,建議政府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形成合力,甚至統一批辦,以實現更快速的審批流程。
新一屆政府若能下定決心,根據業界的反饋,優化相關法規和程序,加快發牌,解決部分居民就業以及減少空置店舖,無疑將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帶動社區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