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二點二億一個月建成 屬永久性醫院
珠版“火神山”今交付
【本報消息】有珠海版“火神山”醫院之稱的中大五院鳳凰山病區,經過約一個月的緊張建設現已基本竣工,今日正式由施工方整體移交給中大五院投入使用。該病區擁有三百張全負壓病床,屬於國內首個鋼筋混凝土永久結構形式的應急醫院,未來將用於珠海及本澳等鄰近地區傳染病治療醫院。
珠海昨日在中大五院舉行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場新聞通氣會。珠海市衛健局副局長柴宏亮表示,中大五院感染部原有近兩百張負壓病床,另外通過挖潛可把該院腫瘤病區三百餘張病床騰挪出來,再加上鳳凰山病區新增加的三百張病床,中大五院將擁有八百張傳染病病床的收治能力。
中大五院鳳凰山病區位於珠海該院後山峽谷中,耗資約二點二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近一萬五千六百平方米,建築高度十三點二米。設施包含一座二層醫院(病區護理、CT室、手術室、ICU、檢驗科)及配套液氧站、污水站、空壓機房等,病房數一百六十間共有床位三百張,手術室兩間。
永久結構應急醫院
與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採用箱式建築形式的應急醫院及方艙醫院不同,珠海中大五院鳳凰山病區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的應急醫院,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為應對是次疫情緊急修建的醫院。該院不僅可用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為大灣區的疫情防控提供後備保障,在疫情結束之後也將作為流行性傳染病病區繼續使用。
柴宏亮強調,珠海市抗擊疫情整體上已取得階段性防控成果,截至昨日凌晨該市已連續二十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九十八例,治癒出院九十五例,死亡一例,現有在院病例兩例且恢復良好,料不日即可出院,全市無醫務人員感染。
四原則救治見成效
柴宏亮稱,在患者救治方面,珠海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組織中大五院承擔該市新冠肺炎病例救治工作,在廣東省取得“四個率先”:率先成功治癒全省首例危重症患者和年齡最小患者,率先報告本地感染病例,率先發現患者糞便核酸檢測陽性,率先開展氯奎療效觀察研究,為廣東省乃至全國醫療救治和科研攻關作出重要貢獻。
柴宏亮表示,珠海抗擊疫情中總結形成醫療救治的“珠海經驗”:一是建立市級專家微信會診平台,提前對可疑病例進行上網會診,確保病例早發現、早診斷;二是較早建立預檢分診和分級轉運工作機制,做到早隔離、早治療;三是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集中最強專家全力救治患者,有效提升患者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四是及時總結救治經驗,編寫具有特色的臨床診療及護理方案,在臨床使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五是率先開展磷酸氯奎治療的多中心臨床觀察研究,為病例救治提供新方案。此外,建立領導幹部駐點包區、嚴格落實院感防控等措施也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