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防洪整治 兩方案供參詳
荔枝碗擬建堤或圍湖
【本報消息】工務局昨在城規會上介紹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提出興建堤岸或圍海成湖兩個方案。會上多位委員對荔枝碗圍海成湖表示贊同,認為與工務局去年十月介紹路環防洪整治方案中的圍湖方案可以形成兩湖景觀,擴展路環休閒空間;亦有委員不認同圍海成湖或興建堤岸,指會破壞水體保護。
欲打造兩個景觀湖
城規會昨日舉行年度第二次會議,工務局介紹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包括荔枝碗船廠片區及路環碼頭兩項不同的防洪措施。其中對荔枝碗船廠提出的兩個防洪方案,其一是沿舊船廠路環碼頭外設置堤岸,沿現有海岸線外移三十米以阻擋海浪及天文大潮,堤岸頂設計為高程四點五米,擋浪牆設計高程為五點四米,採取加高海堤與現有堤岸連接。
方案二的圍海成湖主要由舊船廠外緣設置堤岸至海關後方的高地,形成一個景觀湖,岸頂及擋浪牆的設計高程與堤岸方案一致,但堤頂會設置步行通道,堤上並設置水閘調整湖水水位。該方案可望拓展原有濱水空間及打造自然休閒景觀湖,假如之前當局提出的路環“十月初五馬路景觀湖”計劃落實,整個路環由荔枝碗船廠至譚公廟對開海域將有較大變化,形成“兩湖”格局。
碼頭防洪提三方案
工務局亦對路環碼頭的防洪設計提出三個方案,方案一是設置橫拉式防水閘,平時隱藏於加建的護裝內;方案二是在地下安裝下沉式防水閘,採用液壓式閘門,需要使用時上升阻擋潮水;方案三是以人工方式安裝活動支柱及擋板,與現時內港首階段使用的擋水閘相同,擋板平時收藏於貨倉內。前兩方案均需要在現有碼頭前加裝設施,對景觀有一定影響,第三方案則不影響現時整體景觀。
有指破壞水體保護
委員林翊捷認為無論建堤或圍湖均有不可取之處,荔枝碗片區離岸四十米水體列為緩衝區,需要保護,哪一方案都會破壞水體保護。認為造船廠需要與大海連接,否則更失去意義。其次是荔枝碗村大部分在山坡上,即使水浸,影響部分不多,與路環舊城區情況不一樣。建堤只會將荔枝碗船廠和大海分割,完全違反當初作為文物的初衷,認為可思考得細緻些。
委員多認兩湖可行
多位委員認為兩湖方案較為可行,麥瑞權認為先要保護文物不要被水淹沒,相信居民會認同兩湖方案,亦打造更多休憩空間;梁慶球認為安全第一,景觀第二,人工湖可以做大些,甚至將碼頭搬去其他位置,將人工湖打造得既安全又美觀;李熙爗認同工務局對有關方案投入不少工夫,認為當局提出的方案差不多達到最佳平衡,一方面保護居民性命財產,同時保護到荔枝碗,建湖對排澇有幫助,如現時南、西灣湖亦起到控制排澇的作用。
碼頭第三方案可取
文化局代表指出,荔枝碗船廠需要維持水體特徵,認為景觀影響相對較小,但景觀湖方案的具體設計需要做一些緩解措施,包括水體面積、親水考量等。路環碼頭前的閘門方案,之前當局曾分析過,考慮到路環碼頭屬於被評定場所範圍,希望正前面不會干擾和阻擋景觀,局方比較認同採用第三方案,即有需要防洪時才安裝擋水閘,令景觀影響較小。
城規會主席、工務局長李燦烽會後表示,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目前仍在收集意見,委員提出的意見有不少可取之處,局方會再作對比及調整方案,並需要得到文化部門的接受。他認同方案以安全第一、防災作為首要考慮,但由於涉及海域的利用,無論哪一個方案,最終都需向中央提出建議,必須得到有關部委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