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七委員提案冀中央牽頭設協調機構
內港擋潮閘催谷興建
【本報記者黃煒熊北京十日電】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鍾小健、黃如楷、歐安利、賀定一、吳培娟、劉雅煌、溫能漢聯合提案,希望中央牽頭成立內港擋潮閘協調機構。
風災水淹傷亡慘重
主提案人鍾小健指出,去年八月廿三日,颱風“天鴿”重創澳門,出現歷史上罕見災情,內港和下環一帶成為重災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最新估算,“八 · 二三”風災對澳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八十三億○九百萬澳門元,間接經濟損失為三十一億六千四百萬元,合共一百一十四億七千三百萬元。是次災情主要因水浸引起,特別是內港和下環一帶地勢較低,受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雙重影響,當天該地區水位短時間內上漲了兩米多,眾多地下停車場、民宅、商舖被淹。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對澳門居民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珠中配合助澳治水
為長遠解決內港一帶水患問題,他聯同多位全國政協澳門區委員提交連署提案,應在澳門媽閣和珠海灣仔的水道興建擋潮閘。提案引起中央及澳門特區政府的重視,去年八月底,中央相關部委原則性同意擋潮閘工程。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進與珠海、中山等地相關政府部門開展擋潮閘的論證、實地考察等工作。“天鴿”風災後,特區政府向珠海水利委員會等機構批給五千六百多萬元,製作內港擋潮閘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澳門工務局等專業部門與珠海水利機構多次舉行會議,研討確定擋潮閘的技術可行性。珠海方面明確表示,全力配合澳門的內港治水工程與擋潮閘的建設。
牽涉面廣亟須協調
但是,擋潮閘的興建涉及澳門、珠海、中山多地流域,中山與珠海的“中珠聯圍”七座水閘管理的歷史遺留問題縱橫交錯,由於缺乏可以平衡三地的溝通協調機制,擋潮閘的具體建設未能實質推動,以致澳門廣大居民望穿秋水,工程上馬遲遲無期。
媽閣擋潮閘是一項造福澳珠中三地人民的千秋萬代工程,在技術可行性上已經通過專業論證。但專案牽涉面廣、水域水閘管理許可權不清晰,僅靠澳門單方主動召開會議協商不能解決。建議由中央或廣東省有關部門牽頭,設立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協調小組,以中央或廣東省牽頭,珠海、中山、澳門共同參與,加快推進擋潮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