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飆升逾五倍 青年學生也中招
電騙團伙去年呃四千萬
【本報消息】電話詐騙猖獗,司警去年接獲一百四十六宗電話騙案,當中絕大部分是“假冒政府機關人員”詐騙,是二○一六年個案的五點六倍;約一百二十八名事主中招,金錢損失逾四千萬澳門元,事主大部分是本地居民,女性比例較高。
中招六成是女性
司警局昨舉行迎春座談會,介紹刑事立案、執法等工作。司警表示,去年約有八成七電話詐騙案的受害人報稱有損失,損失總額逾四千萬澳門元,是前年損失總額約十五點八倍。當中九成七是由“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電話詐騙所導致,其餘是“猜猜我是誰”及“勒索電話詐騙”。電話詐騙事主約六成為女性,大部分是本澳居民。
多假冒政府機關
“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騙案去年接報有一百一十九宗,較前年七宗勁升至十七倍;佔電話騙案總數超過八成,較前年上升超過一倍。超過八成事主報稱有損失,金額從前年約四十三萬元飆升至去年近四千萬元,單一案件損失最高金額超過一千二百萬元。受害人主要是年齡介乎十八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六成多是在職人士,約兩成七是學生。
金錢移走始醒覺
超過八成的騙徒是透過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騙取受害人金錢,騙徒利用受害人害怕牽涉犯罪及服從國家機構心理騙取金錢。隨着網絡及電子銀行的普及,不少市民都擔心個人資料被他人盜用,這一弱點被騙徒窺準及利用,導致受騙和蒙受損失。如果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告知個人帳戶被盜用,出於服從心理和自我保護意識,受害人大多會按照騙徒指示,把金錢轉移到“更安全”的新戶口,直至發現金錢被轉走才驚覺被騙。
得手率高逾八成
至二○一六年,騙徒主要是操普通話、透過假冒內地政府機關人員詐騙;去年詐騙手法出現變化,除傳統假冒內地政府機關人員,也有騙徒操廣東話、假冒澳門海關、司法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等政府機關人員,令犯罪更易得手。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間,“假冒政府機關人員”詐騙的得手率只有兩至三成,但去年卻超過八成。
與公安聯防打擊
雖然詐騙團伙多在境外作案,但司警局對每宗案件均仔細調查,透過國際刑警或與內地公安聯防機制,加強打擊犯罪集團。惟電話騙徒一般利用外地網絡作案,打擊上有一定難度。加上不少受害者是大學生及內地人,將針對性宣傳並持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