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發佈時間:2024-5-18

來源:澳門日報 流覽次數:154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 崔世平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周年之際,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再次蒞臨澳門考察七天。夏寶龍主任的考察行程不但較去年增加三天,更帶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囑咐,充分體現國家和中央政府對澳門的高度重視,且在三重喜事之年來澳,更具特別意義。

    同時,夏寶龍主任繼去年“六個展現更大作為”的要求外,在這次澳門的考察期間提出“四個多作貢獻”,要求齊心協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是對澳門特區新起點發展帶來指引,也是對澳門科技事業的發展極具指導性意義。

    科技興則民族興。過去澳門經濟結構以博彩、旅遊、金融服務、出口加工及建築地產為主導,至於科技創新產業的基礎較為薄弱。得益於中央政府及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以及特區政府積極落實多項措施,使澳門自回歸以來,在科研基礎、科技創新、科普教育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亦不乏國際認可的亮眼成績。

    在頂層設計方面,從二○○○年通過的第九/二○○○號法律《科學技術綱要法》為本澳科技發展政策定立框架性標的、二○○四年設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對科技創新、科普教育等研究及項目提供資助、二○○七年國家科技部與本澳的科技委員會簽署《內地與澳門成立科技合作委員會的協議》,為兩地合作與交流邁向更具實質性進展,奠定堅實基礎。再到二○一八年,中國科協與特區政府簽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合作框架協定》等,以上這些政策及措施的出台,不但大力推進澳門科技產業發展,更為培育本地青年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奠定人才發展的溫床。

    在科研方面,有以澳門高等院校及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首的前沿科研力量,培育重點發展產業的本地人才儲備;在科創方面,以我國首個境外的“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等公立和私立創業孵化和加速器,負責為培育本地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多方面支援;在科普方面,有以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等一眾科技社團,積極集聚本澳科技工作者在學校和社區等做好科學普及宣傳工作;在科技應用方面,六大博企更是擔負“以大帶小”促進澳門中小微企業走向科技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在這眾多因素推動下,順利成章地,“高新技術”成為特區政府“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為建設國際大都市奠定科技基礎。

    面對國際大都市“金名片”的新定位、新契機,澳門完全有條件打造科技界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即一中心“將澳門凝聚成為中國智慧科技研發成果的體驗中心”、 一平台“ 打造澳門成為以數字創意為主導的產品、服務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以及一基地“在澳門建設現代科技與歷史文化深度融合的示範基地”。這個建議如果得到各方支援是有望回應夏寶龍主任提出“多作貢獻”的願望。

    今年在三重喜事,大家應着力凝聚全澳居民對大力發展科技的共識,將科研、科創、科普、科技應用等環節,環環相扣起來,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可喜的是,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以來,“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亦是橫琴深合區其中一個聚力攻堅的方向。

    當澳門的科研力量都積極走進深合區,把握好與橫琴形成“科技命運共同體”的機遇,讓科技加快發展澳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支撐和凝聚招徠,通過加強全方位對科技研發和應用的大力作為,澳門定必能改寫過去僅以博彩為龍頭產業的形象。

    本地科技工作者,應認真領會夏寶龍主任所提出的“四個多作貢獻”的要義,貫徹到自身工作中,讓本地科技力量為具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增添新亮點,為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添磚加瓦、為建設科技強國目標,不負國家期待,繼續貢獻澳門所長。

    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  崔世平

  企業招聘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觸屏版  |  電腦版  |  Facebook  |  APP版

澳門人才網  -  澳門求職招聘首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