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鯰魚效應激發員工活力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19-2-17          流覽次數:263
分享到:

鯰魚效應激發員工活力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

    鯰魚效應激發員工活力

    在中國《史記》中有“李廣射石”的故事,指當人遇到危急時往往激發腎上腺素和無窮潛能,從而做出超出平常的表現。西方同樣有相似理論,描述了人在壓力下激發潛能的例子,就是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鯰魚效應產生的背景是挪威人在出海捕獲大量沙丁魚後,為免沙丁魚在回到漁港途中窒息而死,會把一條以沙丁魚為主食的鯰魚放入魚槽中,沙丁魚見到鯰魚十分緊張,加速游動,有效解決沙丁魚懶散和缺氧死亡的問題。

    在企管與產業的應用

    之後意大利統計學及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勒托(Vilfredo Pareto)在二十世紀初正式提出鯰魚效應,並將其應用在經濟和管理領域。指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率,增加團隊營銷業績,有時會引入“鯰魚型”人才,以此激活其他員工,給予大家一種緊迫感,並在危機感中努力工作。目的就是希望激活工作環境,避免企業一潭死水,毫無生機,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例如,當團隊裡大多數成員,由於太過熟悉工作內容,逐漸失去對工作的新鮮感而產生怠惰情緒,管理者此時引進新的優秀人才或改革舊制度、導入新工具,給予成員新的刺激,激發動力,就是鯰魚效應在企業應用的典型實例。本質是透過引入強者或挑戰,為同質性過高而可能懈怠渙散的組織帶來刺激,激發弱者變強、喚起危機意識的一種效應。

    在許多產業都可看到鯰魚效應的應用。例如中國在廿一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年這事在國內乃至國際都產生巨大影響。尤其在中國國內,反對聲音不絕於耳,反對者把加入WTO比作從國外引進“鯰魚”,認為面對外來物種入侵,必將對本國產業與經濟環境產生巨大影響。結果是中國引進外資鯰魚後,雖然威脅本土企業發展,但更多的是刺激產業改革、技術革新、人才引進、產業升級、促進本國企業成長壯大,令未來有更多中國企業立足於全世界。因此鯰魚效應提示出,不論動物還是人類,都需在一定壓力中激發潛能和鬥志。

    鯰魚效應促企業效率

    對管理者來說,一定要謹慎對待企業內部出現的懶散懈怠情緒。尤其是當克服一個難關之後,切不可鬆一口氣,一定要一鼓作氣,增加新的刺激,營造適當的緊迫感,激發員工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合適時機為企業引入“鯰魚”,帶來新的挑戰,時刻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熱血,這是管理層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於員工來說,一定是要樹立創新與危機意識,增強自身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大意麻痺,要有緊迫感,且從自身做起,調動身邊成員積極性,增強團隊溝通和建設。企業可通過許多方式創造鯰魚效應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一、員工崗位輪調,創造挑戰:單調乏味又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會消磨員工熱情和積極性,逐漸形成集體懶惰懈怠。因此管理者可定期把員工輪調到不同工作崗位,對調離現職的人員來說,到不熟悉的環境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是種刺激和挑戰;對接收新同事的部門來說,面對的可能就是一隻鯰魚,新人可能是威脅,但也可能是激活動力的正面因子。面對新人和新挑戰,可讓一潭死水激起漣漪,重新喚起活力。

    二、引進新競爭人才或末位淘汰制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之常態,不要挑戰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要用制度引導行為。除崗位輪調,加強版便是定期淘汰績效差的同事,引進新的具有競爭力的人才,讓工作環境變得充滿挑戰和危機感,想打混摸魚的人,就面對被鯰魚攻擊的危機,必須重新振作,努力表現。

    三、加強企業績效監管:鯰魚效應不是為消滅現有員工,而是為激活他們生存意志和工作潛力。為避免現有員工面對挑戰便消極怠工,企業還要建立完善機制監管監控,定期檢驗工作績效。因具挑戰威脅的鯰魚除了是新人、新崗位,也可能是制度。好的績效考核制度可扮演鯰魚角色,定期刺激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避免團體成員像沙丁魚一樣,因為缺乏挑戰和刺激,懶散缺氧而死。許多企業每年會搞年度業績衝刺會或是軍隊每年要大練兵,為的就是時刻保持組織內部的活力,製造適當的緊張感與壓迫感,激發團隊戰鬥力。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