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藉濱海遊刺激內需活化碼頭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21-3-1          流覽次數:732
分享到:

藉濱海遊刺激內需活化碼頭

澳門旅遊學院副教授暨澳門文旅導賞協會會長 黃婉妍

    藉濱海遊刺激內需活化碼頭

    自從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以來,澳門各大經濟命脈遇到不少挑戰,當中尤以與旅客相關的博彩業、旅遊業、酒店業、供應商和零售業受到較大打擊,尤其在面對本澳以旅遊博彩經濟為主幹的事實更突顯了小城經濟較單一的狀態。特區政府各部門多年來也一直努力朝產業多元化的結構思路改革與邁進,澳門於短短十年間亦多了很多文創產業、會展盛事產業、創意美食產業。在在現了澳門特區政府的決心與力度,力求拓展新的經濟產業與適度多元化的空間。

    澳門除了豐厚的陸上資源外,與周邊鄰近地方一衣帶水,同屬一個江河流域體系,從歷史的脈絡來說,着實擁有不少海上資源。在我國可以發展濱海旅遊的地段中,珠三角濱海旅遊區正是澳門所座落的據點。當澳門特區政府在努力扶持陸上資源的同時,澳門天然具有的濱海資源是否也具備可發展的條件呢?並藉此增加澳門自身內循環的旅遊吸引力,拓展小城整體旅遊的資源。

    濱海是指陸地系統與海洋系統的一個接合帶,是海陸相互作用的活躍層。一般被界定為從海岸線延伸至陸地數公里內的帶狀土地。按鄧景濱著《澳門蓮系地名考》,澳門半島三面環水,一嶺蓮莖與祖國母子連結,半島如蓮。由此帶出澳門在珠三角洲所處的地理位置與形貌。濱海旅遊的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以沿海陸域和海岸為依託,以滿足人類精神和物質需求的經濟體系,可進行海陸觀光、休閒度假等旅遊活動。澳門在國家早年頒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時已被國家定位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如此定位與澳門本為一個海濱城市之實不謀而合。從澳門四百多年歷史發展的脈絡來說,澳門作為一個漁港城市,自古便有着悠久的濱海文化,同時澳門內港有着大小碼頭,他們大部分還是發揮着實際運輸的社會功能,承擔了澳門居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衣食住行用品的運輸重擔,相當部分企業甚至在此處已運營超過百年。從開發旅遊產品的角度來說,一項能夠有着過去歷史為鋪墊的旅遊產品,不管是從文化氣息氛圍的視野,還是從宣傳小城人文資源的角度來看,都有着厚實的支撐與賣點。

    從目的地旅遊資源管理與運用的角度來說,旅客如只集中於某些著名景點遊走,長遠來說並不是一件可持續發展或欣喜之事。原因有三:一、重訪本澳的旅客或認為澳門景點只有幾個,沒有新意,情況如同一個舊了的遊樂園一樣缺乏吸引力,故再次來澳的意願便變得薄弱;二、旅遊收益集中於某些區域,無法達到全城獲益的長遠成效,商戶及資金流的匯聚與流失往往權衡客流量及銷售額,如此一來便形成更緊張的惡性循環,導致更旺的地區更繁榮,反之,本已稀零的地區更見凋零,那與活化舊區,擴寬旅遊資源空間的願景便更顯得南轅北轍;三、旅客所到的公共空間同為市民日常出入的公共空間,倘三千多萬旅客全部集中於某些區域,可以預見旅遊業將為那些區域帶來龐大的社會、交通及治安等壓力。

    有見及此,特區政府與民間組織早已未雨綢繆,努力拓展新景點並盡量分佈至不同區域,例如早前文化局與南光集團屬下南光物流合作利用河邊新街南光倉庫外牆共廿五幅以內港民生為主題的壁畫,確實為訪客以至居民提供新的拍照熱點,同時活化該區。這些新舉措都表明澳門如要帶動內需、刺激經濟消費,同時持續吸引旅客到訪,開拓新景點實有其必要性。善用澳門可發展濱海旅遊已存在的硬件及優勢,透過活化內港碼頭,開闢行人專用區,重新包裝周邊舊區,將可為居民及旅客呈現澳門新的旅遊資源:濱海旅遊景點之道與路。(上)

    澳門旅遊學院副教授暨澳門文旅導賞協會會長  黃婉妍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