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黔湄潭茶旅融合脫貧致富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20-11-22          流覽次數:365
分享到:

黔湄潭茶旅融合脫貧致富



澳門媒體團在金花村茶園合照


貴州湄潭縣借茶產業脫貧致富


龍鳳村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龍鳳村黨總支書記伍榮明介紹村裡變化


採訪團參觀青巖古鎮

    龍鳳團結退耕還茶  金花“四統一兜底”

    黔湄潭茶旅融合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古楨輝貴陽廿一日電】由澳門中聯辦組織的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今日進入第四日行程,分別採訪了遵義市湄潭縣龍鳳村和金花村,了解當地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子。

    “小青瓦、坡屋面、白灰牆、穿斗枋、雕花窗、轉角樓、三合院……”澳門媒體團今日走進興隆鎮龍鳳村,旋即感受到一番獨特風景,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實現全村整體脫貧

    “村子在二○○二年還是貴州省級深度貧困村,村民們年人均收入不足一千元(人民幣,下同)。”說起村裡以前的情況,龍鳳村黨總支書記伍榮明面露難色,思忖片刻,他又補充:“但是通過種茶產業發展,去年人均收入已增加至一萬九千多元,並在二○一七年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

    窮則思變。龍鳳村近年得大轉變,正是依托村裡的茶產業發展,招來龍頭大企業,合作社、企業和村民抱成團結成鏈。村的茶產業因此闖出大名堂。據統計,村裡目前有二千九百多人共種植茶園七千多畝,人均種茶面積達二點三畝。

    縱觀整個湄潭縣,茶園面積更達到六十萬畝。全縣超過三十八萬人從事茶產業發展,其中,十點八萬戶農民參與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茶產業。

    補助茶苗走致富路

    “由於茶產業的帶動,村裡目前六成家庭都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九成半的家庭都擁有自用車。”伍榮明指出,“萬事起頭難,當初呼籲村民退耕還茶,還是遇到阻力。因為茶葉要真正產生效益,要通過兩三年,這兩三年將耕地拿到種茶以後,吃飯怎麼辦?”伍榮明道出了村民的顧慮,但經過政策講解,以及政府對茶苗款項補助等,後來村民也積極支持,最終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近年來,龍鳳村還以“村莊整治”為重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文明村寨”、“文明院落”創建活動。憑藉着茶園綠滿山頭,山下美景相依的優勢,該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

    伍榮明表示:“旅遊旺季時,曾最多試過獨自一天接待十一批次旅客。”因為旅遊發展,該村不少人也辦起餐飲、住宿、茶葉零售等店舖,當上老闆。

    建旅遊專業合作社

    除了龍鳳村發展茶旅產業外,相距其不遠的湄潭縣金花村,也於二○一五年初,採取統一規劃打造、統一資源整合、統一運營管理、統一股份分紅和政府兜底基礎設施的“四統一兜底”方式,號召村民組建旅遊專業合作社,發展茶旅產業。

    金花村委會主任劉建順受訪稱,當初主要動員村民以現金入股,或用土地、茶園、林地等自然資源入股的形式,建立了“人人是股東、戶戶能分紅”的新型農村經營模式,並打造“七彩部落”茶旅項目。

    據統計,該項目自運營以來,旅遊綜合收入已達到五千餘萬元,佔村民組總收入的八成半以上。村民年收入也由原來的八千多元,上升至去年的三萬二千多元,實現了村民集體脫貧致富。

    今日傍晚,澳門媒體團乘車抵達貴陽,參觀了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青巖古鎮,體驗古風悠揚的古鎮風味,感受貴陽濃厚的歷史氣息。

    (圖片由古楨輝攝)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