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新聞小語)莫讓非遺項目成歷史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20-7-2          流覽次數:1312
分享到:

(新聞小語)莫讓非遺項目成歷史

夏 耘

    莫讓非遺項目成歷史

    一批共五十五個包含各範疇藝術表演、社會實踐、禮儀及節慶以至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在內的項目,列入非物質文遺清單。連同一七年首批列入清單項目,合計七十項,為未來列入澳門級乃至國家級非遺名錄,邁開關鍵一步。

    新增項目中,既有大眾熟悉的舞龍、舞獅等表演,春節、清明節、觀音開庫、盂蘭節及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傳統武術的太極拳、詠春拳,以至土生葡人美食烹飪、竹昇麵製作及葡撻製作等技藝。亦不乏鮮有關注、幾近失傳的鹹水歌、八音鑼鼓、上架木工工藝等。儘管仍存在於社區,但“活力”有限,傳承者碩果僅存。

    政府把各範疇項目列入本地非遺清單,具積極性和鼓舞作用,顯見政府重視民間文化活動成果。多個項目融合一起,各顯特色和魅力,多年間和諧並存,就是活生生的本地社區。當中富含內涵,典藏大量澳門故事。

    與首批進入清單項目相比,新一批涵蓋面更廣,如神香、廣彩、醬料及涼果等製作技藝,重新被重視,應是好事。然而當下,上述項目皆夕陽行業、夕陽手藝,同樣面對無人承繼的困境。未來應如何存活下去,代代相傳?

    環顧內地及香港,在對本地區非物質文遺方面尤其着力。香港為例,列入非遺清單達四百多項,與政府重視專家學者與民間組織力量,有序展開全社區普查,對各類項目深入“摸底”有關。澳門彈丸之地,但中西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宗教和諧共存數百年,非遺元素豐富,當局在挖掘相關項目上還需加倍努力。

    列入清單並不代表定能晉身澳門級非遺名錄,路仍漫長。可見,政府加強對本土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不能停步,須確認保護對象只會更多,未來有必要多蒐集社會專業意見,多善用與推廣清單項目,及早制訂可持續發展與承傳方案。

    政府不妨考慮設立官方牽頭的非遺保育或研究中心,強化科研力量,加強全社會教育環節,凝聚多方力量,起碼要令這些非遺項目“活下去”而非成為“歷史”,進而籌謀注入活力,推動長遠發展。

    夏  耘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