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新聞小語)多渠道宣教青年防電騙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18-12-19          流覽次數:499
分享到:

(新聞小語)多渠道宣教青年防電騙

夏 耘

    多渠道宣教青年防電騙

    電話騙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澳近日最嚴重的一宗,十八歲內地女大學生疑墮假冒官員騙案,損失三百六十萬元。近年,青年竟成電騙案最大苦主,值得社會留意,青年反思。青年人要多關心社會百態、新聞時事,否則分分鐘成為騙徒的囊中物。同時,政府需加強學生對電騙案的防範意識。

    電騙案的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套路相似。最常見是騙徒假扮執法人員,聲稱事主犯法,要求或威嚇事主匯錢到內地。不少人不虞有詐,按指示匯款後才恍然大悟,發現被騙。為了取得被害人的信任,騙徒詐騙伎倆多多,分工仔細且有效率,無所不用其極。

    “猜猜我是誰”,假扮內地執法部門人員,冒認速遞公司、銀行、電訊公司職員等。儘管政府不斷提醒、多番宣傳、新聞媒體反覆報道,仍然有人上當受騙。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受騙對象亦由長者轉為具高等學歷的青年。據司警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電騙案件中,有八成受害者為十八至三十四歲,且大部分皆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成為電騙案的最大苦主,不禁令人反思,到底是騙徒手法太高明,抑或後生仔太過“輕敵”?當下青年成長於網絡世代,絕大部分資訊都是從網上獲取,社交、購物都在網上開展,不排除在網上種下“前因後果”,遇着別有用心的電話、網絡詐騙時,反而不懂應對。

    電騙新聞鋪天蓋地,青年在玩手機時可能偏重玩遊戲或在社媒尋樂,少留意社會新聞時事。如果滑手機時上一下新聞網,了解現時最新的騙案手法,提高警惕,或許能逃過一劫。當接到不明來歷的電話時,切勿輕易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和匯款,凡事應多提防、求證,慎防被騙。

    政府部門除了與內地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打擊電話騙案。更要廣開渠道宣傳,可深入校園、社區,分析最新電騙手法,呼籲廣大居民小心提防,減低被騙機會。同時,針對青年成電騙案苦主,當局不妨多費心思,例如可增加在新媒體上宣傳報道,讓防騙知識多方位走進青年的視線。

    夏  耘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