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創新合作模式延伸公共事業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18-10-22          流覽次數:660
分享到:

創新合作模式延伸公共事業

本報記者 李嘉倫 吳華升 報道


楊道匡建議建設“一河兩岸”提升澳門承載力


橋島隧結合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帶動“一程多站”旅遊

    港珠澳大橋周三通車

    創新合作模式延伸公共事業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全長五十五公里、歷時九年建成、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跨海大橋,將進一步打通珠三角東西兩岸的交通連接,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今期灣區大視野訪問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楊道匡,分享他就大橋通車對未來灣區城市群發展的思考與解讀。

    本報記者 李嘉倫 吳華升 報道

    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多項領先國際的“奇蹟”,於楊道匡看來,它不但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亦開闢了多種創新。一是創新粵港澳合作模式,從籌建大橋粵港澳成立“三地委”,採取三地共同出資、分段建設,再到設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及合營大橋穿梭巴士公司等,為粵港澳合作開闢新途徑。二是創新人員通關模式,即大橋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免去過往兩次示證兩次排隊的繁瑣。

    隨着大橋帶來的便捷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港珠澳正式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楊道匡預料將會有更多港澳居民選擇異地居住、本地工作的生活模式,在此情況下衍生的灣區養老及醫療問題,值得三地關注。

    區域合作民生先行

    他有感,大橋既是一項交通工程,又是一個公共事業。面對大灣區城市群合作發展趨勢,應打破地域界限,三地可將在大橋上創新的合作模式延伸到供水、電,垃圾處理,以及跨區養老醫療服務等公共事業領域。譬如將香港高水準的醫學結合內地的人資優勢,再由澳門政府成立投資基金,共同建立醫療機構、安老院,各自發揮優勢,服務跨區養老的港澳居民及珠三角地區居民。

    “以往區域合作,往往都是經貿先行,這需要轉變觀念”,楊道匡如是說。他強調,當前灣區城市群合作,最重要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人員質素,以及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一系列變化,“這才是國家期望,我們要做一流灣區,不僅在經濟方面,而是要整個綜合性的提升”。

    突破金融支付掣肘

    大橋通車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影響,一直是坊間關注的熱點。楊道匡指出,便捷的交通將促進灣區城市的人員往來更頻密,有人流就會有消費,在推動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過程中需要突破金融服務地域掣肘。一要突破三地不同貨幣的支付問題,未來可思考將香港八達通、澳門澳門通、廣州羊城通合一,變成如“灣區通”、“粵港澳通”,減少現金支付和中間兌換環節,便利城市群居民。另一需突破的是,同一銀行在粵港澳的分行有不同規定,居民常會因此遇到資金調動難題,未來應作統一,以完善灣區城市群的營商環境。

    大橋通車“旺丁”同樣“旺財”,會帶來更多商業投資和競爭,楊道匡以本澳舉例,當往來港珠兩地機場車程縮短至一小時,澳門機場就會面臨新的競爭;香港連接珠三角西岸城市的便捷程度大增,投資和經營將會更加方便,這意味着澳門面向珠三角西岸城市的地理優勢被削弱,這些均是本地企業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他認為,三地合作亦要平衡競爭關係,面對未來灣區城市群發展,三地應在現有的條件下,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尋求突破,才能讓粵港澳大灣區在內地的城市群合作潮流中盡顯優勢。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