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粵港澳大灣區藍圖化爲行動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18-8-15          流覽次數:507
分享到:

粵港澳大灣區藍圖化爲行動

王攀 劉歡 安蓓 陳鍵興

    開創融合新格局    探索發展新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藍圖化爲行動

    二○一七年七月一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一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中國南方這片活躍度極高的經濟熱土又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在中國發展步入新時代的宏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正化為行動,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邁開了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步伐,生動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勃勃生機。

    利港澳居民內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香港人李志平常年駕駛大巴往返江門與香港,深圳灣口岸經沿江高速通過虎門大橋是他最熟悉的路線。如今,他盼望着一條更便捷的通道——港珠澳大橋。“只要大橋啟用,我一定會選擇這條路,時間準還不堵車,大家都方便。”他說。

    一橋飛架三地,碧海終成通途。有“超級工程”美譽的港珠澳大橋已全線貫通,進入通車前最後準備階段。

    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長朱永靈看來,這座全球最長跨海大橋集三地之力、融三地之智、便三地之民,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代表性工程。“三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在大橋建設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橋必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的重要樞紐。”他說。

    李志平工作的江門勝利汽車站每天有十三班直通車前往港澳。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車站正加緊改造,即將成為香港機場的一個候機地點。這讓李志平對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滿了新期待。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誌性項目。此外,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計劃三季度正式通車,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及內地口岸區建設已進入尾聲。蓮塘/香園圍口岸、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等項目也在加快進行。廣東省發改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二○二○——二○三○年)》編制工作,未來大灣區將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除了便利交通措施外,中央過去一年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八月三日,國務院宣佈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其中包括取消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事項。得知這一消息,在內地就讀研究生的澳門青年盧震豪格外高興。

    “未來我最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因為有便捷的港珠澳大橋,開車穿梭三地會十分方便。”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包括取消就業許可證在內的政策措施不斷出台,使澳門青年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廣東省推出了“便利灣區”十八項舉措。前海、橫琴、南沙率先實現港澳居民就業免辦就業許可證;專業資格互認深入推進,前海、橫琴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全省有五十二所高校面向港澳招生,港資澳資醫療機構達四十六家……

    四十二歲的香港居民李志健二○一五年到深圳前海工作,從取消就業證到繳納和提取住房公積金享受市民待遇,在內地工作生活的獲得感大大增強。不久前,他還競聘成為深圳市前海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服務部副部長。“職業有發展空間,收入有保證,生活和工作環境更友好,我想在前海待下去。”他說。

    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要素,一年來取得的顯著進展是大灣區建設的早期收穫,已使三地尤其是港澳同胞受益。

    助力粵港澳科創合作

    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廖永通二○○六年來到內地,開啟自己第一個科技創業項目,目前在深圳做電動滑板車。他十分看好國家創新科技快速發展,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包容的環境、扶持的政策,從金融服務到硬件設施的完善配套,加上背靠內地龐大市場,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廖永通說。

    一年多來,從青年人才創業到高校聯合科研,從產業園區建設到跨境項目投資,科技創新合作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介紹說,廣東已出台《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打造產業聯動、空間聯接、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進行頂層設計。

    今年二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首次為發展創科額外預留逾五百億港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合作、培育初創企業、推動產業發展等。特區政府計劃五年內將研發總開支大幅增加到每年約四百五十億港元,在GDP中所佔比例提升逾倍至百分之一點五。

    科技部、財政部今年五月出台規定,鼓勵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組織實施;深圳和香港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推動港澳高校對接廣東科技成果轉化,六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七十二個科研機構;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一百五十一個。

    今年七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在橫琴揭牌創業基地,以此搭建三地青年專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服務平台。“我們希望借助橫琴基地這個平台,以大灣區發展規劃為藍圖,幫助更多港澳青年來橫琴創新創業。”該協會創會主席李培說。

    集思廣益獻計大灣區

    過去一年,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與粵港澳落實《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共同推進相關工作,尤其在合作機制上綜合協調。通過創新合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高層次融合,是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去年六月和十二月,內地與香港、澳門分別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的投資協議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標誌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合作邁入新階段。據統計,粵港澳經貿合作與雙向投資發展喜人,二○一七年廣東對港澳進出口額、實際吸收港澳投資和對港澳投資分別佔全省百分之十七點三、百分之八十二點八和百分之五十七點五。

    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南沙、前海、橫琴進駐港澳企業分別達一千七百家、八千家、二千八百家。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基地建設加快,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八百六十八家,其中國家級一百一十家。

    今年五月,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正式簽約。該基金將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重大平台建設、培育新興產業、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等發揮積極作用。

    概念深入人心、機構紛紛成立、對接構想不斷推出、創新合作成果已然顯現……王福強說,一年多以來,以框架協議簽署為起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起步,發展藍圖已從構想轉化為行動。從政府到民間、從學界到商界、從機構到個人,各方力量正凝聚起來。

    一年多來,僅珠三角九市和相關部門就舉辦了近百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專題峰會、論壇等活動,三地各界廣泛參與。把握歷史機遇、建設一流灣區,正在激發內地與港澳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共襄盛舉的豪情壯志。

    世界灣區經濟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面積約五點六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八百萬;二○一四至二○一七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實現“四連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二○一八)》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除突出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外,“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更是獨具一格。

    回顧一年來的建設成果,有理由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將在中央關懷、支持下,立足三地優勢、加強三地聯動,進一步高質量高效率向前推進。一個嶄新、充滿活力的大灣區和城市群,必將成為活生生的現實圖景。

    (北京十四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攀  劉歡  安蓓  陳鍵興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