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站
職位類型:
  

       

(新聞小語)透明止蜚語 立法懲造謠
        來源: 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2018-7-16          流覽次數:1096
分享到:

(新聞小語)透明止蜚語 立法懲造謠

夏 耘

    透明止蜚語    立法懲造謠

    為更好統籌及提升本澳應對重大災害的能力,當局近期就《民防綱要法》作公開諮詢,當中建議設立“虛假社會預警罪”,以及成立“民防協調及應急局”,成為該法案中的社會議論焦點。

    在重大災害發生時,正是人心惶惶之時,民眾情緒是否穩定,往往成為救災工作能否順利的關鍵。然而,謠言亦總是與災害“相伴”,無論是有心或無意,其結果同樣會令災害下的社會秩序更混亂,令社會恐慌情緒加劇,令本已艱巨的救援工作百上加斤。尤其是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今天,民眾可以透過智能手機獲取大量不同來源的資訊,災害期間,當有造謠者刻意生事,利用人心惶惶、訊息混雜,在網上散播疑幻似真的謠言,便會產生幾何級數的增長擴散,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可想而知。在去年“天鴿”風災,本澳便曾經歷謠言四起的日子,官方在應對災害時更要頻頻闢謠,但謠言已加劇社會的不安情緒。

    今次當局在《民防綱要法》引入“虛假社會預警罪”,目的正是要在發生重大災害事件時,對惡意散播謠言者作出處罰,冀能起到阻嚇作用。然而,在資訊發達的今天,隨手轉發網絡訊息甚為普遍,有意見擔心引入“虛假社會預警罪”猶如“以言入罪”,亦難以判斷傳播者是“有心”抑或“無意”,擔心損害資訊自由等。

    災害不時發生,近日本澳內港一帶便因天文大潮出現海水倒灌,昨日便有人在網上散播媽閣一帶出現“嚴重水浸”片段,幸而網民精明,發現片段實為去年“天鴿”風災的片段,警方迅速澄清,呼籲居民勿輕信網上別有用心的言論。然而,警方亦指出基於現行刑法中未有對相關行為定明針對性罪名,因而未能採取實際法律行動。由此可見,針對在重大災害發生時設立“虛假社會預警罪”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以法律武器制裁刻意造謠者,當然能起到阻嚇作用。但謠言止於智者,更重要是當局要建立起公開、透明的資訊發佈平台渠道,讓民眾及時掌握全面正確的資訊,謠言便不攻自破。

    夏  耘



網站主頁  |   人才求職  |   企業招聘  |   培訓頻道  |   新聞中心  |   Talk853.com  |   Bid853.com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鄭重聲明 :本網只提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一個網絡交流平臺,不涉及任何公司與求職者之間的勞務關係.
未經澳門人才網同意,不得轉載澳門人才網之所有招聘及相關信息
Copyright© 2005-2024  澳門人才網(www.Job85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麥興業大律師樓
Powered by 澳門長江網絡有限公司(互聯網服務牌照01/2007)